一、什么是三伏贴?
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,根据“冬病夏治”理论,在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天”将特制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,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,调节气血,增强免疫力,预防或缓解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。
二、三伏贴的治疗原理
温阳散寒:三伏贴多使用辛温驱寒的药物,如白芥子、细辛等,贴敷于特定穴位,可以温补阳气,驱散体内的寒邪,适用于寒邪侵袭、阳气不足的病症。
疏通经络: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,可以疏通经络,调节气血运行,改善脏腑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调节免疫:三伏贴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,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,增强机体的免疫力,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。
展开剩余79%三、三伏贴治疗老年呼吸性疾病的优势
针对病因治疗:老年呼吸性疾病多与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,且冬季寒冷时易发作。三伏贴通过温补阳气、疏通经络,可以调节脏腑功能,从根本上改善病情。
副作用小:与口服药物相比,三伏贴属于外用疗法,药物通过皮肤吸收,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肝肾的损害,适合老年人使用。
预防复发:三伏贴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症状,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,预防疾病的复发,尤其适用于冬季易发的呼吸性疾病。
四、适用病症
1. 慢性支气管炎:表现为长期咳嗽、咳痰,部分患者伴有喘息。三伏贴可以改善症状,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。
2. 支气管哮喘: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,发作时会出现喘息、气急、胸闷或咳嗽等症状。三伏贴能够调节免疫功能,降低气道的敏感性,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。
3.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: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,病情呈进行性发展。三伏贴可以改善肺功能,提高运动耐力,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4. 过敏性鼻炎:由于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炎症,表现为鼻痒、打喷嚏、流鼻涕等。三伏贴通过调节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,减轻过敏反应。
五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贴敷时间: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,一般为初伏、中伏(及闰中伏),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。目前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,一般以晴天的10:00~17:00为佳。2025年的“三伏”为30天,按每10天为一伏计。成人:每伏贴1次,每次贴敷4~6小时。每伏贴敷间隔9天。儿童: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。每伏贴1次,根据年龄不同,每次贴敷0.5~4小时(表1)。每伏贴敷间隔9天。
表1 “温阳化痰穴贴”不同年龄者穴位贴敷参考时间表
2. 贴敷的方法:患者取正坐位,暴露胸及背部,贴敷背部时上身微前倾,双臂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。先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去汗液,再用75%的酒精擦拭贴敷局部皮肤(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),待皮肤干燥后,将温阳化痰穴贴的背纸和边胶揭除,放在选取的腧穴上,按压固定。
3. 穴位选择:辨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、膈俞、膏肓,手太阴肺经的中府,奇穴定喘(均为双穴);督脉的大椎,任脉膻中(均为单穴)。选用大椎时可配膻中。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心俞,脾肾阳虚者可选用脾俞、肾俞。每次选用3~4个腧穴(6个贴敷点),轮流选用。
推荐首选大椎、膻中、肺俞、膈俞穴。
4. 饮食禁忌:贴敷期间应饮食宜清淡,尽量避免食用寒凉、过咸等食物;应慎食海鲜、牛羊肉等。
5. 皮肤护理:贴敷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、瘙痒等反应,一般属于正常现象,可自行缓解。若症状严重或出现水疱等,应及时就医处理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作者简介
中西医结合康复科
主管护师
曹腊梅
本科学历,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。有丰富的临床、康复护理及中医护理经验。
温馨提示
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,无需选择定点医院
北京小汤山医院
发布于:北京市嘉喜配资-嘉喜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炒股-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